"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一同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力争使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此外,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新增的增长点将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也将不断推进,从而形成上下游互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专家们认为,《方案》一方面促进了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了新增长点,提升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为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今年以来的情况中,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呈现出持续恢复和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的产量也稳步增加。
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今年1月至7月,规模以上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9.8%,超过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4个百分点,也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
生产效益逐步改善。1月至7月,规模以上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2763.2亿元,较一季度提高了31.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5%,较一季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新兴增长点表现出色。光伏等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双碳"战略的引领,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在1月至7月的时间内达到了276.6吉瓦,同比增长超过56%;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了324.7亿美元,其中包括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新增装机达到了97.2吉瓦,同比增长达到了158%。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5.4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1.2%。
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仍然面临着需求不振、预期减弱、增长势头放缓等挑战。为此,《方案》制定了为期两年的稳增长举措。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为了扩大有效需求,将依靠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促进传统领域的消费升级,并培育和发展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此外,还将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电子整机出口产品的结构,推动光伏、锂电等国际产能和应用的合作进程。
在提升行业供给水平方面,将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迭代。在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方面,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融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并重点推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在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方面,将持续推进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的工作,以高标准推动高技术创新。
为了促进传统领域的消费升级,《方案》提出了依靠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来振兴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消费,不断释放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将推动手机品牌的高端化升级,培育和发展折叠屏手机产业生态。此外,还将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来满足全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并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
《方案》还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新增长点的措施。目前,虚拟现实的感知、交互、建模和呈现等技术不断突破,与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等行业的融合也在持续加深。当前表现良好的新增长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沉浸化和绿色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具备语音自动识别、图像自动识别等功能的智能电子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型显示技术和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机交互电子产品呈现出更加逼真的效果。此外,新能源汽车、绿色节能产品等市场也表现出色。
为了提升虚拟现实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方案》提出了推动虚拟现实智能终端产品不断丰富的措施。此外,也对先进计算、北斗应用、新型显示等领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例如,推动先进计算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加快先进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和应用。同时,还鼓励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
联想作为先进计算产业的领军企业,正在加速推动先进计算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将加速形成独立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基于此,联想已初步建立了由AI内嵌的智能终端、AI导向的基础设施、AI原生的方案服务构成的“全栈智能”布局,实现了先进算力的全面覆盖,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