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单位: | 中投顾问 中投顾问的专业实力? |
最新修订: | 2024年12月 定制报告 |
报告页数: | 281页 字数:21.1万字 图表:111个 |
优惠价格: | 印刷版 + 电子版:RMB 7800 |
原价: | RMB 9800 |
订购热线: | 0755 - 82571522 82571566 400 008 1522 |
值班电话: | 13802708576 (周一至周六18:00以后,周日及法定节假日全天) |
- 报告目录
- 内容简介
- 图表目录
第一章 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及运行模式分析
1.1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分类
1.1.1 按初始动因(政府/市场)
1.1.2 按初始动因(内部/外部)
1.1.3 空间形成方式
1.1.4 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
1.2 国际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式
1.2.1 沙滩式产业集群
1.2.2 沙链式产业集群
1.2.3 链条式产业集群
1.2.4 链盟式产业集群
1.2.5 沙轮式产业集群
1.2.6 齿轮式产业集群
1.2.7 轮盟式产业集群
1.2.8 联盟式产业集群
1.3 中国产业集群的主流模式
1.3.1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3.2 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3.3 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3.4 “链长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4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运行模式剖析
1.4.1 中央政府主推
1.4.2 地方政府合作
1.4.3 核心企业推动
1.4.4 链长制实施案例
第二章 2022-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分析
2.1 2022-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2.1.1 汽车保有量
2.1.2 行业产销状况
2.1.3 对外贸易状况
2.1.4 行业经济效益
2.1.5 行业集中度分析
2.2 中国汽车工业竞争结构分析
2.2.1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2.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2.3 替代品的威胁
2.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2.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3 中国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2.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2.3.2 劣势分析(Weakness)
2.3.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2.3.4 威胁分析(Threats)
2.4 中国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2.4.1 行业投资环境
2.4.2 产业投资价值
2.4.3 产业投资机遇
2.4.4 产业投资机会
2.5 中投顾问对2025-202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预测分析
2.5.1 2025-202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影响因素分析
2.5.2 2025-2029年中国汽车销量规模预测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集群化发展背景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汽车行业政策汇总
3.1.2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
3.1.3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
3.1.4 汽车行业政策导向
3.1.5 汽车行业政策建议
3.2 经济环境
3.2.1 全球经济发展形势
3.2.2 国内宏观经济运行
3.2.3 国内工业运行状况
3.2.4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3.2.5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3.3 社会环境
3.3.1 中国城镇化扩张加速
3.3.2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状况
3.3.3 汽车物流行业成本分析
3.3.4 居民汽车消费结构升级
3.4 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4.1 产业集群提升汽车工业竞争力
3.4.2 产业集群是汽车工业发展重要跳板
3.4.3 汽车行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
第四章 2022-2024年国内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
4.1 全球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
4.1.1 汽车产业集群形成要素
4.1.2 汽车产业集群整体特征
4.1.3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4.1.4 汽车产业集群成功典范
4.2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资源禀赋
4.2.1 汽车工业基础条件
4.2.2 汽车市场资本热度
4.2.3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4.2.4 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4.3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度剖析
4.3.1 形成方式
4.3.2 突出特征
4.3.3 效益体现
4.3.4 发展借鉴
4.4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分析
4.4.1 区域选择原则
4.4.2 空间布局现状
4.4.3 集群建设加快
4.4.4 空间布局问题
4.4.5 空间布局对策
4.4.6 区域发展趋势
4.5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载体——产业园分析
4.5.1 产业园的分类及开发模式
4.5.2 产业园建设及布局
4.5.3 产业园发展中的问题
4.5.4 产业园建设发展对策
4.6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分析
4.6.1 地方硬件环境分析
4.6.2 地方软件环境分析
4.6.3 区域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2022-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热点领域分析
5.1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5.1.1 产业运行现状分析
5.1.2 产业集群布局状况
5.1.3 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5.1.4 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5.2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5.2.1 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
5.2.2 零部件运作模式分析
5.2.3 产业集群布局状况
5.2.4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2.5 产业集群发展案例
5.2.6 产业集群问题分析
5.2.7 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5.3 专用车产业集群
5.3.1 产业运行现状分析
5.3.2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5.3.3 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第六章 2022-2024年中国重点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
6.1 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综合评析
6.1.1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6.1.2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6.1.3 东北汽车产业集群
6.1.4 长江中游汽车产业集群
6.1.5 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
6.1.6 成渝汽车产业集群
6.2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6.2.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件
6.2.2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6.2.3 汽车产业联盟建设动态
6.2.4 典型汽车产业集群载体
6.2.5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短板
6.2.6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6.3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6.3.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动因
6.3.2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6.3.3 汽车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6.3.4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6.3.5 典型汽车产业集群载体
6.3.6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困境
6.3.7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6.4 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6.4.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6.4.2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6.4.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6.4.4 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布局
6.4.5 典型汽车产业集群载体
6.5 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6.5.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件
6.5.2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6.5.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6.5.4 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布局
6.5.5 汽车产业城市排名情况
6.5.6 典型汽车产业集群载体
6.6 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6.6.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意义
6.6.2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6.6.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6.6.4 典型汽车产业集群载体
6.6.5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问题
6.6.6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6.7 西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6.7.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6.7.2 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地区
6.7.3 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布局
6.7.4 典型汽车产业集群载体
6.7.5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22-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状况分析
7.1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7.1.1 地理集聚
7.1.2 规模经济
7.1.3 企业间联系
7.1.4 集群文化
7.2 汽车产业集群“链式效应”竞争力体现
7.2.1 集群式发展进入高潮
7.2.2 产业发展呼唤集群建设
7.2.3 新产业集群特征逐步凸显
7.3 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7.3.1 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7.3.2 产业的高效协作竞争优势
7.3.3 技术创新竞争优势
7.3.4 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7.4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格局
7.4.1 沿长江流域
7.4.2 珠三角地区
7.4.3 东北地区
7.4.4 京津地区
7.4.5 西南地区
7.5 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争分析
7.5.1 竞争状态
7.5.2 集群结构
7.5.3 企业战略
7.6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
7.6.1 构造产业联盟,引进外部资源
7.6.2 采用国际化战略,整合集群资源
7.6.3 提高规模经济性,促进集群发展
7.6.4 加大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7.6.5 建立销售网络及培育售后服务意识
第八章 2021-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分析
8.1 一汽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经营效益分析
8.1.3 业务经营分析
8.1.4 财务状况分析
8.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6 公司发展战略
8.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经营效益分析
8.2.3 业务经营分析
8.2.4 财务状况分析
8.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2.6 公司发展战略
8.2.7 未来前景展望
8.3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经营效益分析
8.3.3 业务经营分析
8.3.4 财务状况分析
8.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3.6 公司发展战略
8.3.7 未来前景展望
8.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经营效益分析
8.4.3 业务经营分析
8.4.4 财务状况分析
8.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4.6 公司发展战略
8.4.7 未来前景展望
8.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6 公司发展战略
8.5.7 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 2022-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风险隐患及规避措施探讨
9.1 产业集群风险的一般形成机理
9.1.1 技术创新受阻
9.1.2 过度竞争
9.1.3 路径依赖
9.1.4 周期性
9.2 汽车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9.2.1 结构性风险
9.2.2 周期性风险
9.2.3 网络性风险
9.2.4 群外政策性风险
9.2.5 同业竞争性风险
9.3 汽车产业集群运营风险规避策略——针对政府层面
9.3.1 激励集群内的创新及学习氛围
9.3.2 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
9.3.3 保持汽车集群的对外开放性
9.3.4 制定周期性合理的产业政策
9.3.5 增强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
9.4 汽车产业集群运营风险规避策略——针对企业层面
9.4.1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9.4.2 注重商业信用
9.4.3 实行品牌战略
9.4.4 灵活调整企业战略
第十章 2022-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研究
10.1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突出问题剖析
10.1.1 集群程度低
10.1.2 地域性太强
10.1.3 产品价值低
10.1.4 产能过剩问题
10.1.5 技术问题分析
10.2 汽车产业集群的培育及发展战略
10.2.1 形成对策
10.2.2 培育思路
10.2.3 路径选择
10.2.4 战略规划
10.3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10.3.1 政府的角色和定位
10.3.2 国企转制推动产业集群
10.3.3 核心链动式发展产业集群
10.3.4 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
10.4 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建议
10.4.1 政府引导+企业支撑
10.4.2 完善环境+营造品牌
10.4.3 资源共享
10.4.4 完善产业链
10.4.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量上虽然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却是“大而不强”,存在着许多问题。产业集群作为大多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方式,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它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相比较其他产业,可以发挥更大的集群效应,从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国际上和中国的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借助各自的产业优势,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其中,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以长春为中心,拥有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华晨宝马、哈飞集团等企业,传统汽车工业深厚。西部汽车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中心,以长安系企业为主,重工业基础雄厚。而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江苏、上海、浙江为中心,以上汽、吉利等企业为骨干,聚集了众多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区。
从国内已形成的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来看,除了传统造车行业以外,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增长最为明显。例如,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以及包括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众泰集团以及东风系客车、卡车、乘用车等在内的数千家大型企业。长三角集群的30个城市中,有超过14个城市已经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20个,累计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累计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
相比国外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的汽车产业集群之路还任重道远,一切都还处在摸索之中,但各地政府对产业集群尤其是汽车产业集群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从政府与企业动辄投资百亿的大手笔就可以一斑,未来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将持续发酵。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及运行模式,接着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投资潜力及集群化发展背景。然后,报告对国际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热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透析,并全面分析了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介绍了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状况及目标招商企业。最后,报告重点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隐患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会、中投产业研究院、中投产业研究院市场调查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汽车产业集群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图表目录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