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封闭式的发展模式,资源不仅在生产阶段发挥效用,到消费阶段仍然会加大综合利用,不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还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年均增长20%;我国每年手机的废弃量可达到4亿部以上。这些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着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据估算,1辆报废的小型汽车精细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约36千克橡胶、70千克塑料、740千克废铁、100千克铝;1吨废旧手机可提炼出400克黄金、2300克银;1台普通电冰箱可回收9千克塑料、38.6千克铁、1.4千克铜。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相当于开启“第二矿山”,可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轻矿产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超过26万家,产值超过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此外,回收循环利用还可以通过再生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再生利用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运输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据测算,2022年,我国通过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预计到2025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30%,到2030年将超过35%。
政策规划方面,2023年2月,《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印发,文件首批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6类产品设备,配套印发了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年版),进一步细化任务举措,加强对地方和有关行业企业的工作指导,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2024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废旧基建物资回收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推动行业发展。
碳中和转型新格局下,我国循环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未来10-20年将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对碳减排的贡献有望进一步持续提升,循环经济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未来产业之循环经济产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共十二章。报告首先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然后分别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源头、发展基础和发展核心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随后,报告具体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重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及项目投资案例做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其投融资状况和发展前景做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述
1.1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1.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1.1.2 循环经济的原则
1.1.3 循环经济的优势
1.1.4 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1.2 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内涵
1.2.1 生产端循环
1.2.2 使用端循环
1.2.3 废物端循环
1.3 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
1.3.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
1.3.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
1.3.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
1.3.4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1.3.5 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机制
第二章 2022-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分析
2.1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导向
2.1.1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1.2 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政策
2.1.3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建设
2.1.4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最新政策
2.2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运行状况
2.2.1 循环经济产业重点环节
2.2.2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特色
2.2.3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阶段
2.2.4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成效
2.2.5 单位GDP能耗状况分析
2.3 互联网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2.3.1 互联网的融合渗透加快
2.3.2 循环经济数字服务平台
2.3.3 循环经济网络融资平台
2.3.4 “互联网+”资源再生模式
2.4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
2.4.1 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2.4.2 循环经济是最佳转型模式
2.4.3 循环经济应用的典型实践
第三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源头——资源节约产业
3.1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3.1.1 资源节约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
3.1.2 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基础
3.1.3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3.1.4 循环经济助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3.2 水资源节约行业分析
3.2.1 节水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3.2.2 节水型社会建设形势
3.2.3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3.2.4 节水型社会发展目标
3.2.5 节水型社会布局重点
3.2.6 节水型社会发展问题
3.2.7 节水型社会发展的措施
3.3 能源节约相关产业运行状况
3.3.1 工业节能降碳状况分析
3.3.2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分析
3.3.3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
3.3.4 建筑节能通用规范发布
3.3.5 余热发电行业发展分析
3.3.6 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3.4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行业分析
3.4.1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政策
3.4.2 节约用地得到社会重视
3.4.3 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
3.4.4 节地技术和模式分析
3.4.5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状况
3.4.6 土地节约利用的重点
第四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分类回收产业
4.1 资源回收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4.2 中国资源回收产业状况分析
4.2.1 资源回收渠道
4.2.2 资源回收规模
4.2.3 资源回收问题
4.2.4 资源回收预测
4.3 中国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分析
4.3.1 垃圾分类利好政策
4.3.2 垃圾分类企业数量
4.3.3 分类企业布局情况
4.3.4 典型回收平台分析
4.3.5 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4.3.6 垃圾分类发展趋势
4.4 中国细分资源品种回收利用状况分析
4.4.1 废有色金属
4.4.2 废纸
4.4.3 废轮胎
4.4.4 废电池
4.4.5 废玻璃
4.5 可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分析
4.5.1 分散型网络模式
4.5.2 层级型网络模式
4.5.3 柔性管理模式
4.5.4 点对点回收模式
4.5.5 承包协议模式
4.5.6 模式对比分析
4.5.7 模式改进建议
4.6 “互联网+资源回收”发展模式
4.6.1 发展背景
4.6.2 模式介绍
4.6.3 发展状况
4.6.4 典型案例
4.6.5 问题和建议
第五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核心——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
5.1 资源循环再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5.2 中国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分析
5.2.1 驱动因素分析
5.2.2 行业规模分析
5.2.3 行业发展成果
5.2.4 资源化利用技术
5.2.5 产业发展机遇
5.2.6 产业发展趋势
5.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5.3.1 我国农业污染问题严峻
5.3.2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政策
5.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途径
5.3.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5.3.5 农业废弃物利用问题及措施
5.4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5.4.1 工业固体废物的内涵及分类
5.4.2 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5.4.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典型模式
5.4.4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发进展
5.4.5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
5.4.6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5.5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
5.5.1 生活垃圾产生规模
5.5.2 生活垃圾清运规模
5.5.3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
5.5.4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5.5.5 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
5.5.6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措施
5.6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
5.6.1 建筑垃圾产生量规模
5.6.2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
5.6.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
5.6.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策
5.6.5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机遇
5.6.6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
第六章 2022-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相关热点产业分析
6.1 雨水循环利用产业分析
6.1.1 雨水利用产业发展阶段
6.1.2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6.1.3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
6.1.4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6.1.5 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分析
6.2 土壤修复产业分析
6.2.1 行业特点分析
6.2.2 行业发展政策
6.2.3 发展现状分析
6.2.4 企业发展模式
6.2.5 发展潜力分析
6.2.6 行业发展态势
6.3 废弃电器电子资源化利用产业
6.3.1 行业扶持政策
6.3.2 行业发展现状
6.3.3 回收处理规模
6.3.4 产品拆解规模
6.3.5 行业回收渠道
6.3.6 行业发展机遇
6.4 报废汽车回收与资源化处理行业
6.4.1 行业相关政策
6.4.2 行业回收情况
6.4.3 企业发展规模
6.4.4 税收管理分析
6.4.5 行业发展展望
6.5 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行业
6.5.1 行业相关政策
6.5.2 行业回收规模
6.5.3 再生塑料产量
6.5.4 节能减排情况
6.5.5 行业发展空间
6.5.6 行业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22-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
7.1 煤炭产业
7.1.1 发展的可行性
7.1.2 循环经济模式
7.1.3 循环经济困境
7.1.4 循环发展路径
7.1.5 企业发展路径
7.1.6 循环发展方向
7.2 钢铁产业
7.2.1 循环发展需求
7.2.2 循环发展影响
7.2.3 循环发展优势
7.2.4 循环发展困境
7.2.5 循环发展路径
7.2.6 循环发展方向
7.3 石化产业
7.3.1 循环发展需求
7.3.2 循环发展困境
7.3.3 循环发展对策
7.3.4 循环发展路径
7.3.5 典型技术发展
7.3.6 发展案例分析
7.4 电力产业
7.4.1 循环发展需求
7.4.2 火电循环发展
7.4.3 循环发展优势
7.4.4 项目发展动态
7.4.5 企业发展方向
7.4.6 循环发展路径
7.5 纺织产业
7.5.1 回收处理价值
7.5.2 回收规模状况
7.5.3 循环利用政策
7.5.4 循环发展要点
7.5.5 废物处理模式
7.5.6 典型案例分析
7.6 化纤产业
7.6.1 化纤循环发展状况
7.6.2 行业规范企业名单
7.6.3 化纤循环发展形势
7.6.4 化纤循环发展前景
第八章 2022-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8.1 国外循环经济的典型发展模式
8.1.1 美国循环消费模式
8.1.2 德国双元回收模式
8.1.3 日本立法推进模式
8.1.4 丹麦生态工业园模式
8.2 循环经济常见的商业模式
8.2.1 共享模式
8.2.2 租售模式
8.2.3 翻新模式
8.2.4 重复使用模式
8.2.5 原料替代模式
8.2.6 资源再生模式
8.3 循环经济的PPP融资模式
8.3.1 PPP模式的基本分类
8.3.2 PPP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8.3.3 PPP项目投资状况分析
8.3.4 PPP应用利好政策分布
8.3.5 循环经济PPP投资项目
8.3.6 PPP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8.4 循环经济的绿色金融模式
8.4.1 国内绿色金融政策分析
8.4.2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状况
8.4.3 绿色金融助力循环经济
8.4.4 绿色金融模式应用问题
8.4.5 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8.4.6 绿色金融发展趋势展望
8.5 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模式
8.5.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模式
8.5.2 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8.5.3 供应链金融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8.5.4 供应链金融体系应用问题
8.5.5 供应链金融体系应用建议
第九章 2022-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分析
9.1 园区循环化发展改造分析
9.1.1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含义
9.1.2 园区循环化改造政策发布
9.1.3 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果分析
9.1.4 园区循环化改造空间分析
9.1.5 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9.1.6 未来园区循环改造的方向
9.1.7 “十四五”园区循环改造建议
9.2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综况
9.2.1 园区发展模式
9.2.2 园区评价体系
9.2.3 园区发展要求
9.2.4 园区发展环节
9.2.5 园区发展障碍
9.2.6 发展战略选择
9.3 典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9.3.1 富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
9.3.2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9.3.3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
9.3.4 湖北仙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
9.3.5 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
9.4 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动态分析
9.4.1 云南文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9.4.2 中俄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9.4.3 辽宁法库碳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
9.4.4 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第十章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重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10.1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行业发展地位
10.1.3 公司主要业务
10.1.4 经营效益分析
10.1.5 财务状况分析
10.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2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主要业务模式
10.2.3 经营效益分析
10.2.4 财务状况分析
10.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3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主要业务模式
10.3.3 经营效益分析
10.3.4 财务状况分析
10.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4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企业主要业务
10.4.3 经营效益分析
10.4.4 财务状况分析
10.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十一章 2022-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投融资分析
11.1 上市公司在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投资动态分析
11.1.1 投资项目综述
11.1.2 投资区域分布
11.1.3 投资模式分析
11.2 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动态分析
11.2.1 投资规模统计
11.2.2 投资区域分布
11.2.3 投资模式分析
11.3 循环经济产业投融资特点
11.3.1 循环经济投资状况分析
11.3.2 投融资主体日趋广泛
11.3.3 财税金融支持加强
11.3.4 地区产业基金建立
11.4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融资分析
11.4.1 融资方式
11.4.2 融资困境
11.4.3 融资建议
11.5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融资路径分析
11.5.1 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
11.5.2 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
11.5.3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11.5.4 完善投融资数据统计
第十二章 2024-2028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2.1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2.1.1 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形势
12.1.2 循环经济战略地位上升
12.1.3 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2.1.4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前景
12.1.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12.2 “一带一路”下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2.2.1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及意义
12.2.2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成效
12.2.3 循环经济契合科学建设要求
12.2.4 推广应用循环发展模式的路径
12.3 “双碳”背景下循环经济发展前景
12.3.1 “双碳”目标基本概述
12.3.2 循环经济实现碳中和的发展价值
12.3.3 循环经济对碳减排的贡献率预测
12.3.4 循环经济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
12.3.5 循环经济实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
12.3.6 循环经济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