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2025-2029年文化产业的进展与未来市场潜力探究
2024/11/27 中国投资咨询网

 

  前言

  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与高渗透性,能够与各类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全面赋能产业升级发展。例如“文化+旅游”激发了场景式、沉浸式旅游消费的潜能,打破了对旅游资源禀赋的传统认知;“文化+”的交叉研究催生了新的文旅业态和模式,而文化与科技、工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则催生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联动。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打造了融合多种业态的公共文化空间,为民众提供多元化服务,也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型载体。“十四五”期间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和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带来新契机,涌现出众多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小而美”大众文化新形式。

  一、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据对全国7.7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4年上半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5%。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9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1031亿元,增长6.3%;文化服务业34709亿元,增长9.0%。分行业类别看,新闻信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8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内容创作生产14628亿元,增长10.2%;创意设计服务10958亿元,增长6.7%;文化传播渠道7818亿元,增长6.1%;文化投资运营319亿元,增长6.1%;文化娱乐休闲服务819亿元,增长5.8%;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7589亿元,增长7.0%;文化装备生产3007亿元,增长10.4%;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1054亿元,增长3.7%。

  图表:2020-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202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563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399.5平方米,同比增长6.5%。

  图表:2013-202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文化产业投融资分析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4的融资金额持续增长。2023年下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项目数为216次,融资金额为419.2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1%。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数为208次,融资金额为302.3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9.3%。

  图表:2023-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数与金额

  数据来源:CVSource和Wind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我国不同地区在文化产业融资项目数和融资金额方面的排名情况与文化产业地区发展情况较为一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因文化企业梯队较为成熟、文化与科技资源较为集中、金融资源较为丰富,融资相对活跃。同时,浙江省、江苏省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力较强、市场消费潜力较大、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融资项目与融资金额也排名靠前。

  图表:2023-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融资项目数与金额地区排名

  数据来源:CVSource和Wind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我们国家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布的重要文件。《决定》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产业从业者和文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首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前景广阔。《决定》强调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不仅是对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指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建模等,不仅保留了文化的原始魅力,还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元化的受众,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文化创新和创意激发了文化新消费。《决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这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核心。通过提升适应新形势的文化供给质量、培养优秀文化人才、增强综合治理和国际传播能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措施,激发创作热情,促进创新氛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不断丰富其内涵。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转化为人民对高质量文化供给的期待,成为激发文化消费的重要动力,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与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紧密结合,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和精准的文化体验,推动了社会性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

  最后,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只有发展文化领域的新型生产关系,才能构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机制改革,建立适应文化新业态发展特点的长效机制,完善文化资源配置与要素流通机制,提升文化企业经营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免费报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