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的理念重新塑造城市,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低碳理念和行为特征,用低碳的思维、低碳的技术来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控制城市碳排放将成为关键所在。应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低碳材料,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样本。2023年11月26日,“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2023”发布,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杭州、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宁波、南京、成都、济南。
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相关资金4640亿元,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落实。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2023年6月,两项工具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2459亿元。
2024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揭晓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选名单。共收到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的园区、企业、社区、个人、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等5个类别的311个绿色低碳典型案例,集中展现了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路径的生动实践。
图表: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园区)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企业)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社区)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个人)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基地)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低碳城市建设直接决定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但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双碳”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区域和城市要服从中央的统一规划、部署,结合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现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路线图,依靠科技进步和低碳技术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养成低碳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群策群力,走一条符合国情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低碳城市的定义、建设内容及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情况;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低碳城市的政策环境及建设进展,并对中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碳交易市场和低碳消费细分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报告介绍了主要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低碳市级试点的发展情况,并对低碳城市建设应用的技术--碳捕捉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评估。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低碳城市相关概述
1.1 低碳城市定义及发展
1.1.1 低碳城市的基本概念
1.1.2 低碳城市建设的特征
1.1.3 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1.2 低碳城市的建设内容
1.2.1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减排
1.2.2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消纳
1.2.3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平衡
1.3 低碳城市建设在中国的发展意义
1.3.1 低碳城市促进新型城市建设
1.3.2 低碳城市给后发城市提供经验
1.3.3 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章 2022-2024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状况分析
2.1 2022-2024年全球低碳城市建设状况分析
2.1.1 国际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2.1.2 全球碳排放情况分析
2.1.3 全球碳减排发展格局
2.1.4 全球碳吸纳发展水平
2.1.5 全球碳交易市场进展
2.1.6 城市消费减排干预措施
2.1.7 国际低碳城市建设策略
2.1.8 全球低碳城市经验借鉴
2.2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2.2.1 碳减排目标发展阶段
2.2.2 碳中和国家政策梳理
2.2.3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2.2.4 低碳能源安全战略
2.2.5 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
2.3 2022-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状况分析
2.3.1 低碳城市产业链剖析
2.3.2 低碳城市建设政府功能
2.3.3 低碳城市建设历程分析
2.3.4 低碳城市发展指数排名
2.3.5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2.3.6 低碳城市建设战略目标
2.4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2.4.1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2.4.2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2.4.3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4.4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
2.5 中国低碳城市竞争情况分析
2.5.1 低碳城市碳达峰潜力比较
2.5.2 低碳城市建设SWOT分析
2.5.3 国际“绿色竞争”情况
2.6 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6.1 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
2.6.2 传统交通发展模式低效
2.6.3 高能耗高排放情况严重
2.6.4 缺乏广泛的公众基础
2.7 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2.7.1 制定城市低碳建设规划
2.7.2 转变公众出行方式
2.7.3 增加民众低碳意识
2.7.4 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国绿色交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综述
3.1.1 绿色交通产业发展重点
3.1.2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分析
3.1.3 绿色交通企业减排措施
3.1.4 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
3.1.5 绿色交通行业实现路径
3.1.6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3.1.7 绿色交通产业发展方向
3.2 2022-2024年绿色出行市场发展分析
3.2.1 绿色出行企业评估
3.2.2 绿色出行发展案例
3.2.3 共享出行市场表现
3.2.4 绿色出行发展建议
3.3 2022-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3.3.1 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
3.3.2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3.3.3 新能源汽车供给分析
3.3.4 新能源汽车需求分析
3.3.5 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3.3.6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3.3.7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2022-2024年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分析
4.1.1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历程
4.1.2 绿色建筑行业主要成就
4.1.3 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分析
4.1.4 绿色建筑标识市场格局
4.1.5 绿色建筑标识主要申报者
4.1.6 绿色建筑企业指数探讨
4.1.7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4.2 2022-2024年绿色建筑之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
4.2.1 装配式建筑政策梳理
4.2.2 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
4.2.3 装配式建筑市场格局
4.2.4 PC构件生产企业情况
4.2.5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4.3 绿色建筑相关典型建造案例分析
4.3.1 中建科工大厦项目
4.3.2 卓越后海金融中心项目
4.3.3 岗厦皇庭大厦项目
4.3.4 万科滨海置地大厦项目
4.3.5 深圳安托山花园项目
第五章 2022-2024年中国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1 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5.1.1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5.1.2 绿色制造主要成果
5.1.3 绿色制造发展建议
5.1.4 绿色制造发展规划
5.1.5 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5.2 绿色工厂建造情况分析
5.2.1 绿色工厂政策概述
5.2.2 绿色工厂评价标准
5.2.3 绿色工厂创建规模
5.2.4 绿色工厂区域分布
5.2.5 绿色工厂企业分析
5.2.6 绿色工厂建设建议
5.3 绿色供应链发展情况分析
5.3.1 绿色供应链实践特点
5.3.2 绿色供应链试点案例
5.3.3 绿色供应链企业案例
5.3.4 绿色供应链发展建议
5.3.5 绿色供应链发展趋势
5.4 绿色设计产品发展情况分析
5.4.1 绿色设计产品政策汇总
5.4.2 绿色设计平台技术要求
5.4.3 绿色设计典型产品开发
5.4.4 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建设
5.4.5 绿色设计工作发展思路
5.5 绿色园区建设情况分析
5.5.1 绿色园区产业布局
5.5.2 绿色园区评价指标
5.5.3 绿色园区发展规模
5.5.4 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5.5.5 绿色园区发展模式
第六章 2022-2024年中国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1 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综述
6.1.1 绿色能源构成
6.1.2 弃风弃光情况
6.1.3 风光上网电价
6.1.4 电力结构分析
6.1.5 CCER交易进展
6.1.6 能源变革转型思路
6.1.7 新能源发展目标
6.2 2022-2024年主要绿色能源发展分析
6.2.1 光伏能源
6.2.2 风电能源
6.2.3 生物质能
6.2.4 氢能
6.3 低碳能源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6.3.1 肇庆小鹏光伏发电项目
6.3.2 澳洲132MW光伏电站项目
6.3.3 大庆大岗风电场项目(48MW)
6.3.4 湖南沅江龙潭沟风电场项目
6.3.5 年产五万吨氢能源项目
第七章 2022-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7.1 2022-2024年全国碳交易试点市场运行状况
7.1.1 碳交易政策汇总
7.1.2 碳市场发展历程
7.1.3 碳市场成交规模
7.1.4 碳市场交易价格
7.1.5 碳市场区域分布
7.1.6 碳市场活跃程度
7.1.7 碳市场发展建议
7.2 2022-2024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八大试点城市发展分析
7.2.1 北京碳市场建设情况
7.2.2 上海碳市场建设情况
7.2.3 广东碳市场建设情况
7.2.4 深圳碳交易试点建设
7.2.5 天津碳交易试点建设
7.2.6 湖北碳交易试点建设
7.2.7 重庆碳交易试点建设
7.2.8 福建碳交易试点建设
7.3 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7.3.1 全国碳市场投资机会
7.3.2 全国碳市场发展展望
7.3.3 全国碳市场发展预测
第八章 2022-2024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8.1 2022-2024年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8.1.1 林业碳汇政策规划
8.1.2 林业碳汇项目进展
8.1.3 林业碳汇交易情况
8.1.4 林业碳汇减排情况
8.1.5 林业碳汇收入测算
8.1.6 林业碳汇潜在价值
8.2 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情况分析
8.2.1 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
8.2.2 北京林业碳汇抵消机制
8.2.3 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
8.2.4 四川林业碳汇造林项目
8.3 林业碳汇重点企业分析
8.3.1 岳阳林纸
8.3.2 福建金森
8.3.3 平潭发展
8.3.4 东珠生态
第九章 2022-2024年低碳城市建设其他相关领域发展状况分析
9.1 垃圾填埋
9.1.1 垃圾填埋法律法规
9.1.2 垃圾填埋处理规模
9.1.3 垃圾填埋发展路径
9.1.4 垃圾填埋气发电产能
9.1.5 填埋气发电碳交易情况
9.2 垃圾焚烧
9.2.1 垃圾焚烧政策规划
9.2.2 垃圾焚烧处理规模
9.2.3 垃圾焚烧发电产能
9.2.4 垃圾焚烧发电减碳能力
9.2.5 垃圾焚烧发电碳交易情况
9.3 低碳消费
9.3.1 低碳消费基本概念
9.3.2 低碳消费基本原则
9.3.3 低碳消费的必要性
9.3.4 低碳消费政策梳理
9.3.5 低碳消费潜力分析
9.4 城市规划
9.4.1 低碳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9.4.2 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策略
9.4.3 低碳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第十章 2022-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区域建设分析
10.1 区域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10.1.1 区域碳中和时间规划
10.1.2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10.1.3 能源替代政策梳理
10.1.4 技术升级政策表述
10.1.5 生态碳汇政策说明
10.2 重点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分析
10.2.1 北京市低碳建设情况
10.2.2 上海市低碳建设成果
10.2.3 广州市低碳建设进展
10.2.4 成都市低碳建设重点
10.2.5 合肥市低碳建设进展
10.2.6 青岛市低碳建设进展
第十一章 2022-2024年低碳城市建设应用技术研发状况分析
11.1 碳捕捉技术
11.1.1 碳捕捉技术概述
11.1.2 碳捕捉技术流程
11.1.3 碳捕捉技术进展
11.1.4 碳捕捉项目规模
11.1.5 碳捕捉项目模式
11.1.6 碳捕捉技术前景
11.2 洁净煤技术
11.2.1 洁净煤技术定义
11.2.2 洁净煤技术分类
11.2.3 洁净煤技术进展
11.2.4 煤气化技术分析
11.2.5 高选洁净煤技术
11.2.6 其他洁净煤技术
11.2.7 洁净煤技术减排潜力
11.3 光伏发电技术
11.3.1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展
11.3.2 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11.3.3 光伏发电的其他技术
11.3.4 光伏发电技术创新情况
11.3.5 光伏发电技术的趋势
11.4 生物质发电技术
11.4.1 生物质发电技术介绍
11.4.2 生物质发电技术进展
11.4.3 生物质发电项目格局
11.4.4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问题
11.4.5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建议
11.5 其他清洁能源技术
11.5.1 风力发电技术
11.5.2 地热能技术
11.5.3 海洋能相关技术
第十二章 2022-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投资分析及建议
12.1 低碳城市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12.1.1 经济效益
12.1.2 社会效益
12.1.3 环境效益
12.2 低碳城市领域投融资动态分析
12.2.1 低碳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12.2.2 低碳城市建设投资领域
12.2.3 绿色信贷动态分析
12.2.4 绿色债券动态分析
12.2.5 其他绿色金融工具动态
12.2.6 典型企业投资案例分析
12.3 低碳城市项目投融资模式分析
12.3.1 商业模式分析
12.3.2 项目PPP模式
12.3.3 融资模式创新
12.3.4 投融资模式建议
12.4 中投顾问对低碳城市投资价值评估及建议
12.4.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2.4.2 市场发展动力评估
12.4.3 行业进入壁垒评估
12.4.4 行业进入时机分析
12.4.5 行业投资风险提示
12.4.6 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4.7 投资建议与竞争策略
第十三章 中投顾问对2025-2029年低碳城市发展趋势分析及前景预测
13.1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展望
13.1.1 低碳城市发展机遇
13.1.2 低碳城市发展关键
13.1.3 低碳城市建设方向
13.1.4 低碳城市群发展方向
13.1.5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13.2 中国低碳智慧城市融合趋势
13.2.1 探索低碳智慧城市规划
13.2.2 智慧与低碳建筑协同建设
13.2.3 物联网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13.2.4 优化低碳智慧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