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指在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科技生产、产业结构转型和加强新能源开发等多种途径,达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高污染气体排放等目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2023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第二个履约期配额清缴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履约期配额的分配进行了优化。同时,市场扩容的准备工作也持续深入推进,数据管理和评估核查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等工作的推进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效果。2023年全国碳市场在的交易“量价齐升”,碳排放配额(CEA)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2.12亿吨和144.44亿元,年同比分别大涨317%和416%。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CEA累计成交量达4.42亿吨,累计成交额达249.2亿元。
图表:202-2023全国碳市场年度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引导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检测认证机构、行业低碳标准化技术组织、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加快实现低碳转型。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落实<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加快新建锅炉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存量锅炉更新改造,持续提高锅炉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锅炉安全、节能、环保三位一体监管体系。
图表:2023-2024年我国低碳经济相关政策(部分)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时期,“十四五”要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形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机制,从源头上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型。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低碳经济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特征等方面内容,接着全面分析了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中国低碳经济细分领域、区域市场的发展,并对低碳经济的相关产业、企业经营状况及投资潜力做出细致的透析。最后,报告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低碳经济相关概述
1.1 低碳经济简介
1.1.1 低碳经济概念
1.1.2 低碳经济内涵
1.1.3 低碳经济由来
1.2 低碳经济的控制因素
1.2.1 技术进步
1.2.2 能源结构
1.2.3 消费者行为
1.3 低碳经济的发展特点
1.3.1 缓解环境污染
1.3.2 减少废气排放
1.3.3 跟上时代步伐
1.3.4 助于清洁能源
1.3.5 完善环境体制
第二章 2022-2024年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综述
2.1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2.1.1 全球低碳经济新格局
2.1.2 全球碳中和进展情况
2.1.3 全球碳定价机制运行
2.1.4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2 美国
2.2.1 美国的碳中和政策
2.2.2 美国碳关税的立法
2.2.3 美国低碳经济措施
2.2.4 美国的碳排放情况
2.2.5 美国碳中和的问题
2.3 英国
2.3.1 英国碳中和政策体系
2.3.2 英国低碳经济措施
2.3.3 英国电力低碳转型
2.3.4 英国工业低碳转型
2.3.5 英国碳预算交付计划
2.3.6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启示
2.4 德国
2.4.1 德国低碳经济政策
2.4.2 法国低碳经济措施
2.4.3 德国工业低碳转型
2.4.4 德国低碳发展困境
2.4.5 德国碳中和的目标
2.5 日本
2.5.1 日本碳中和政策措施
2.5.2 日本碳减排发展现状
2.5.3 日本低碳社会转型
2.5.4 日本低碳经济动能
2.5.5 日本企业低碳目标
2.6 其他
2.6.1 法国低碳经济
2.6.2 韩国低碳经济
2.6.3 巴西低碳经济
2.6.4 印度低碳经济
2.6.5 新加坡低碳经济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碳中和”相关政策
3.1.2 清洁能源相关政策
3.1.3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3.1.4 主要碳排放交易政策
3.1.5 生态碳汇相关政策
3.1.6 绿色金融相关政策
3.2 经济环境
3.2.1 国际宏观经济
3.2.2 国内宏观经济
3.2.3 工业运行情况
3.2.4 固定资产投资
3.2.5 对外经济分析
3.2.6 宏观经济展望
3.3 社会环境
3.3.1 人口发展规模
3.3.2 居民收入水平
3.3.3 居民消费水平
3.3.4 消费市场特点
3.4 能源环境
3.4.1 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3.4.2 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3.4.3 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情况
3.4.4 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3.5 生态环境
3.5.1 大气环境
3.5.2 水环境
3.5.3 海洋环境
3.5.4 土壤环境
3.5.5 自然生态
3.5.6 声环境
3.5.7 辐射环境
3.5.8 气候变化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综述
4.1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4.1.1 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4.1.2 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4.1.3 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4.2.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4.2.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4.2.3 中国低碳经济绿色转型
4.2.4 中国低碳平台企业发展
4.2.5 中国工业减碳技术发展
4.2.6 中国脱碳市场发展建议
4.3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路径
4.3.1 我国低碳发展导思想
4.3.2 我国终端用能部门低碳转型
4.3.3 我国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
4.3.4 一次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
4.3.5 我国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4.4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情况
4.4.1 低碳试点建设成效
4.4.2 试点任务落实情况
4.4.3 试点工作特色亮点
4.4.4 试点建设面临挑战
4.4.5 试点建设发展建议
4.5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
4.5.1 我国能源结构复杂
4.5.2 工业化发展较落后
4.5.3 科学技术水平落后
4.5.4 工业化模式难变通
4.5.5 低碳技术转让困难
4.6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4.6.1 加强顶层设计
4.6.2 优化能源结构
4.6.3 优化产业结构
4.6.4 完善技术体系
4.6.5 鼓励因地制宜
第五章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5.1 中国新能源产业综述
5.1.1 新能源产业发展方案
5.1.2 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5.1.3 新能源产业集聚程度
5.1.4 新能源产业整体现状
5.1.5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5.2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5.2.1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5.2.2 新能源产业基金成立
5.2.3 新能源产业项目分析
5.2.4 新能源产业投资状况
5.3 2022-2024年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5.3.1 全国太阳能资源状况
5.3.2 太阳能发电量总体规模
5.3.3 太阳能发电量区域分布
5.3.4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5.3.5 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5.4 2022-2024年中国风能产业发展分析
5.4.1 全国风能资源状况
5.4.2 风电装机容量状况
5.4.3 风力发电市场结构
5.4.4 风力发电融资情况
5.4.5 风力发电发展前景
5.5 2022-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分析
5.5.1 生物质能产业全景图谱
5.5.2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
5.5.3 生物质能装机容量状况
5.5.4 生物质能细分市场状况
5.5.5 生物质能区域发展情况
5.5.6 生物质能产业投资动向
5.6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5.6.1 新能源产业现存问题
5.6.2 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5.6.3 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22-2024年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6.1 2022-2024年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6.1.1 节能产业全景图谱
6.1.2 节能市场经营状况
6.1.3 节能产业发展规模
6.1.4 节能企业区域分布
6.1.5 节能产业园区分布
6.1.6 财政节能环保支出
6.1.7 节能产业发展建议
6.2 工业节能
6.2.1 工业节能产业发展规模
6.2.2 工业节能产业发展成果
6.2.3 工业节能发展问题分析
6.2.4 工业节能发展对策建议
6.3 建筑节能
6.3.1 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6.3.2 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6.3.3 建筑节能企业数量
6.3.4 建筑节能企业分布
6.4 照明节能
6.4.1 照明节能应用场景
6.4.2 LED照明产值规模
6.4.3 LED照明渗透状况
6.4.4 LED照明发展趋势
6.5 节能技术应用发展分析
6.5.1 工业节能技术应用
6.5.2 节能建筑技术应用
6.5.3 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22-2024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7.1 2022-2024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
7.1.1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7.1.2 环保产业营业收入
7.1.3 环保企业上市情况
7.1.4 环保企业经营状况
7.1.5 环保企业研发结构
7.1.6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7.2 2022-2024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7.2.1 污水处理行业经营状况
7.2.2 污水处理行业规模发展
7.2.3 污水处理行业区域分布
7.2.4 污水处理行业企业布局
7.2.5 污水处理行业技术发展
7.2.6 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布局
7.3 2022-2024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7.3.1 建筑垃圾处理量
7.3.2 餐厨垃圾处理量
7.3.3 生活垃圾清运量
7.3.4 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能力
7.3.5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能
7.3.6 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7.4 中国环保产业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
7.4.1 环保产业现存问题
7.4.2 环保产业发展建议
7.4.3 环保节能发展思路
第八章 2022-2024年清洁发展机制(CDM)分析
8.1 CDM相关概述
8.1.1 CDM的定义
8.1.2 CDM的市场机制
8.1.3 CDM项目运作的流程
8.1.4 CDM项目的交易程序
8.2 碳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8.2.1 碳排放交易运行机制
8.2.2 全国碳交易市场分析
8.2.3 碳交易试点市场现状
8.2.4 碳市场金融化发展
8.2.5 碳交易市场发展困境
8.2.6 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
8.3 CDM项目发展状况
8.3.1 全球CDM项目发展
8.3.2 CDM项目开发流程
8.3.3 CDM项目备案数量
8.3.4 CDM项目领域分类
8.3.5 CDM项目时序分析
8.3.6 CDM项目发展成果
8.3.7 CDM项目发展问题
8.3.8 CDM项目发展策略
8.4 CCER项目发展状况分析
8.4.1 CCER项目开发流程
8.4.2 CCER项目发展概况
8.4.3 CCER项目特点分析
8.4.4 CCER项目备案分类
8.4.5 CCERs分区域成交量
8.4.6 CCER林业碳汇项目
8.4.7 CCER市场投资建议
第九章 2022-2024年低碳经济其他相关行业分析
9.1 低碳农业
9.1.1 低碳农业定义及特征
9.1.2 全球低碳农业发展
9.1.3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
9.1.4 低碳农业发展动力
9.1.5 低碳农业发展问题
9.1.6 低碳农业发展建议
9.1.7 智慧农业发展建议
9.1.8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9.1.9 低碳农业发展前景
9.2 低碳消费
9.2.1 低碳消费主要内涵
9.2.2 低碳消费作用机制
9.2.3 低碳消费实现路径
9.2.4 促进低碳消费政策
9.2.5 低碳消费运行效果
9.2.6 低碳消费阻碍因素
9.2.7 促进低碳消费建议
9.3 低碳金融
9.3.1 全球低碳金融发展分析
9.3.2 中国低碳金融发展现状
9.3.3 中小银行低碳金融发展
9.3.4 中国低碳金融发展困境
9.3.5 中国低碳金融发展建议
9.3.6 低碳银行转型发展策略
9.3.7 低碳金融发展前景分析
第十章 2022-2024年中国部分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10.1 北京
10.1.1 低碳经济相关政策
10.1.2 低碳经济发展成效
10.1.3 低碳试点建设进展
10.1.4 金融助推低碳转型
10.1.5 低碳经济发展困境
10.1.6 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10.2 上海
10.2.1 低碳经济相关政策
10.2.2 低碳经济主要措施
10.2.3 典型低碳发展区域
10.2.4 典型低碳技术产品
10.2.5 低碳金融发展分析
10.2.6 上海环交所发展分析
10.2.7 低碳经济经验借鉴
10.3 广东
10.3.1 低碳经济相关政策
10.3.2 碳排放权交易情况
10.3.3 绿电交易成交情况
10.3.4 节能行业运行情况
10.3.5 低碳金融发展分析
10.3.6 碳普惠的发展动态
10.3.7 低碳经济发展展望
10.4 湖南
10.4.1 低碳产业发展优势
10.4.2 低碳经济相关政策
10.4.3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0.4.4 低碳转型典型区域
10.4.5 工业减碳典型企业
10.4.6 低碳金融发展分析
10.5 四川
10.5.1 低碳经济发展优势
10.5.2 低碳经济重点政策
10.5.3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0.5.4 低碳试点发展动态
10.5.5 成都低碳经济发展
10.5.6 绿色低碳发展策略
10.6 辽宁
10.6.1 低碳经济相关政策
10.6.2 低碳农业发展分析
10.6.3 低碳能源发展分析
10.6.4 低碳金融发展分析
10.6.5 沈阳低碳经济发展
10.6.6 碳计量中心建设动态
第十一章 2022-2024年中国重点工业部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11.1 石油化工业
11.1.1 石化低碳发展相关政策
11.1.2 石化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11.1.3 石化行业低碳转型驱动因素
11.1.4 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困境
11.1.5 石化行业低碳转型措施
11.1.6 石化企业“双碳”实现路径
11.1.7 石化行业低碳转型机遇
11.2 钢铁工业
11.2.1 钢铁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成效
11.2.2 钢铁工业低碳转型发展现状
11.2.3 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思路
11.2.4 钢铁产业主要减碳方式分析
11.2.5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项目动态
11.2.6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阻碍
11.2.7 钢铁行业碳减排的发展路径
11.2.8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前景展望
11.3 煤炭工业
11.3.1 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构建进程分析
11.3.2 “双碳”进程中煤炭行业发展战略
11.3.3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发展机遇
11.3.4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转型思路
11.3.5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转型建议
11.3.6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低碳发展路径
11.4 电力工业
11.4.1 绿色电力低碳发展意义
11.4.2 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
11.4.3 电力行业绿色发展技术
11.4.4 电力行业低碳建设管理
11.4.5 绿色电力低碳发展路径
11.4.6 电力产业低碳转型展望
11.5 汽车制造业
11.5.1 汽车制造的生态环境特征
11.5.2 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现状
11.5.3 汽车产业智能低碳的发展
11.5.4 汽车制造企业的减碳路径
11.5.5 汽车产业发展可行性路径
第十二章 2021-2024年中国低碳经济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12.1 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2.1.1 公司发展概况
12.1.2 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1.3 2023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1.4 2024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 宏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1 公司发展概况
12.2.2 经营效益分析
12.2.3 业务经营分析
12.2.4 财务状况分析
12.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2.6 公司发展战略
12.2.7 未来前景展望
12.3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2.3.1 公司发展概况
12.3.2 经营效益分析
12.3.3 业务经营分析
12.3.4 财务状况分析
12.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3.6 公司发展战略
12.3.7 未来前景展望
12.4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4.1 公司发展概况
12.4.2 经营效益分析
12.4.3 业务经营分析
12.4.4 财务状况分析
12.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4.6 公司发展战略
12.4.7 未来前景展望
12.5 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5.1 公司发展概况
12.5.2 经营效益分析
12.5.3 业务经营分析
12.5.4 财务状况分析
12.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5.6 公司发展战略
12.5.7 未来前景展望
12.6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12.6.1 公司发展概况
12.6.2 经营效益分析
12.6.3 业务经营分析
12.6.4 财务状况分析
12.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6.6 公司发展战略
12.6.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三章 2022-2024年中国低碳产业投资市场分析
13.1 市场投资机遇分析
13.1.1 减碳排市场
13.1.2 绿色金融市场
13.1.3 绿色能源市场
13.1.4 绿色技术市场
13.2 金融市场投资分析
13.2.1 市场投资现状
13.2.2 投资资金情况
13.2.3 保险市场投资
13.2.4 信托市场投资
13.2.5 银行市场投资
13.2.6 基金市场投资
13.3 细分领域投资分析
13.3.1 低碳投资政策
13.3.2 绿色产业投资
13.3.3 氢能市场投资
13.3.4 风电市场投资
13.3.5 核电市场投资
13.3.6 光伏市场投资
13.4 投资市场风险分析
13.4.1 经营风险
13.4.2 技术风险
13.4.3 信用风险
13.4.4 其他风险
第十四章 2024-2028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4.1 中国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14.1.1 做好“碳预算”
14.1.2 加强国际合作
14.1.3 利用新型能源
14.1.4 倡导“低碳”消费
14.2 中国低碳经济“十四五”期间发展前景
14.2.1 低碳经济“十四五”发展目标
14.2.2 低碳经济“十四五”发展任务
14.2.3 低碳经济“十四五”重点布局
14.2.4 低碳经济“十四五”转型方向
14.2.5 低碳经济“十四五”市场策略
14.3 “双碳”下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14.3.1 坚持“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路线
14.3.2 把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
14.3.3 完善“信息化+集约化”发展模式
14.3.4 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