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设施农业行业预测分析
1.1.1 2024-2028年中国设施农业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政策支持
2023年6月5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在若干省份开展“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的通知》,提出要聚焦解决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一大一小”两方面短板,推动农机企业、农机相关科研院所、农机推广机构和农机应用各类主体等共同发力,形成自主可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质量农业机械化产业生态。
2023年6月1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设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国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
2023年6月15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技术不断创新
设施农业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涉及多种技术的应用和融合,如温室结构设计、环境控制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例如,温室智能监控技术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营造合适的环境条件,避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全方位地促进农作物生长,保证农作物质量及产量;二氧化碳气肥智能控制技术是人为制成一种肥料并施加到农作物的表面,以促进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结合温室智能监控技术测量到室内二氧化碳含量,有针对性地施加二氧化碳气肥,通过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同时,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并且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更加绿色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生产管理自动控制、新型水肥一体化、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等设备的加快普,行业技术将会不断提升和完善,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也为设施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节地高效保障“菜篮子”稳定供给
相比之传统农业,现代设施农业打破了地域和四季的“自然限制”,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调节光热水气肥等变量参数,可控性更高,戈壁菜、四季菜、内陆海鲜由此从梦想照进现实。
目前,设施种植业包括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以及不改变耕地地类的拱棚、塑料大棚等。这种冬暖式大棚的优势就是建造成本低,而且因为墙体厚,保温蓄能的效果好,可以满足华北部分地区冬季生产的需求,解决冬春的蔬菜供应问题。
不仅仅是种植业,设施养殖同样在高效利用土地上下足了功夫。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场里,一头头“二师兄”们坐上了电梯,住上了单间。公司创新了多层立体规模化养猪圈舍和高层楼房养猪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养猪、科学养猪、数据养猪到互联网养猪的跨越。
(四)智能化大棚是设施农业天花板
当前,智能化大棚已成为设施农业天花板,智能化大棚的应用给设施农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优势。
首先是降低种植风险。根据智能化大棚构建的环境,通过智能化系统控制,选择农作物的种植,模拟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全自动创造一个人工气象环境,将能保证生物生长克服气候限制,减少了农作物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快速成长。这样即使大棚外冷热交替,狂风暴雨,冰天雨地,大雪纷飞,但是在大棚内依旧四季如春,农作物安静的生长,全年不再受气候影响。
其次是减少人工成本。农作物除了春耕秋收,过程中还要施肥打药,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产量也不一定增加,因此传统农业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很低端。现在在智能大棚种植,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控制施肥,打药,淋水,授粉。所有的工序一键启动,农民只需要按下启动按键,就可以在系统的操作下,完成农业种植的辅助工作。不仅农民的工作轻松,而且也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效益,有效地规避因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带来的损害。
二、不利因素
(一)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设施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例如,设施农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以保证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设施农业的产品需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设施农业的数据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标准和安全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设施农业的设计建造、配套设备研发制造和运行维护等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全产业链开发不够,商品化育苗、仓储保鲜与冷链物流、粮食产地烘干等短板突出。品牌营销服务不足,市场供需信息对接不畅等因素也都进一步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二)老旧设施占比高
作为设施农业大国,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据测算,在山东、北京等设施种植业发展较早的省份,建设年限在10年以上的温室设施占比超过70%,这些老旧设备普遍存在结构空间狭小、宜机化程度低、保温采光能力弱、环境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温室生产性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制约了单产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导致劳动作业强度大。
(三)示范推广效果不理想
设施农业的病虫害防治、节水、节肥及其一体化的良技良法示范推广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瓶颈。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对设施农业示范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且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低,技术改造升级动力不足,导致整体示范推广效果不理想。
(四)设施农业的管理和技术要求较高
设施农业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设施的搭建、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同时,设施农业还需要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农民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给设施农业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设施农业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目前设施农业技术仍然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例如,设施农业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仍然不够广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五)生态问题有待重视
设施农业生产的生态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地下水开采、地热利用、灌溉肥水排放、秸杆处理、基质等废弃生产资料处理等管控较为薄弱。一方面,带来下一步发展的隐患,另一方面,不利于生态绿色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
例如,在无土栽培面积扩大的过程中,营养液广泛使用是必然趋势,废弃液体排放将给环境形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强制性的管理办法,但在欧盟,在无土栽培技术应用初期就通过法规引导,普遍采用封闭式循环的营养液系统,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水肥资源利用率。不仅于此,在基质使用、生产投入品使用上均应针对设施农业的特征制定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鼓励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业发展。
1.1.2 2024-2028年中国农机保有量预测
2022年,中国农机保有量约达到2.09亿台;2023年,中国农机保有量约达到2.13亿台。
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农机保有量将达到2.16亿台,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7%,2028年将达到2.29亿台。
图表: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农机保有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1.1.3 2024-2028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测
2022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2023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约达到75%。
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6%,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3%,2028年将达到84%。
图表: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