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林业产业预测分析
1.1.1 2024-2028年中国林业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23年3月,国家林草局印发《“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科学布局和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建设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增加蓄积7000万立方米以上,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我国木材安全,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印发《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未来3年林草种苗工作的目标任务: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原地、异地保存库数量达到220处,建成后总保存容量达到300万份,基本建成国家、省两级和原地、异地、设施保存3种方式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50万亩乡土草种繁育基地。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依法保护农民和林业经营者的集体林权益,增强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二)林业产业技术不断创新
一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例如,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林业产业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快速掌握和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林业产业可以实现对森林采伐和运输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促进林业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是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的生产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例如,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林业产业可以构建森林资源管理和预测模型,实现对森林生长和灾害风险的预测和管理。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林业产业可以实现对森林采伐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是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生物技术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林业产业可以促进木材的生长和品质提升。利用生物材料技术,林业产业可以开发新型可降解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生物技术还可以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产品市场和多元化。
林业新技术开发获得的显著进步,也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更有效的技术服务。例如,激光雷达和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森林资源的状况,识别森林标签,从而实现更快更准确的收集森林数据,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森林资源,同上也有利于林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改造和推动。
(三)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
一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林业产业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首先,林业产业将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其次,林业产业将加强对非法采伐和盗伐的打击,保护濒危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同时,林业产业还将推动生态建设,修复受损森林和湿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是绿色经济和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和生态环保是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进一步推动绿色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绿色经济模式下,林业产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和污染。同时,林业产业还将发展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是可持续管理和国际合作。可持续管理和国际合作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可持续管理和国际合作,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同时,林业产业还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林业产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首先,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林业产业逐渐转型为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环保产品包括低碳木材、循环纸张和生态旅游等。目前,林业产业不断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其次,近年来林业产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切合当前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需求,因而使得林业可持续发展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最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林业产业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意愿。未来,面对更多的产品需求,林业产业将加大对林业产品的创新研发,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提高市场份额。
二、不利因素
(一)森林资源采育失衡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森林资源的供给量却有限。林木的生长通常需要较长周期,一些名贵树种的生长周期更是长达数十年之久。虽然在政府的积极引领下,企业、个人及其他有生力量通过公益造林、社会造林的方式积极落实国土绿化工程,种植林木的效率有所提升、面积显著增长,但由于森林资源的不断消耗,林木的生长速度往往无法跟上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外界的干预亦难以完全弥补高频的采伐,从而导致了森林资源的采育失衡。一方面,人工造林的林种较为单一化,幼林较多,成活率较低,造林的成本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盲目造林缺乏综合性评估,也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林业科技推广不足
当前林业科技的推广任务主要下沉至各级林业站及国有林场,基层单位虽然会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去执行科技推广任务,但依然缺乏主观能动性。此外,推广的手段仍然以口头讲授、印发宣传单页这样的传统形式为主,缺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高技术辅助,推广形式效率低下且浮于表面,成效较差。加之诸多林业站及国有林场日常业务繁忙,往往疏于林业科技的推广,且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推广工作往往如蜻蜓点水一般成了“面子工程”“包装袋工程”。林业科技创新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三)林业人才短缺
林业从业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许多林业种植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加之基层林场和工作站的配套设施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难以吸引优质的青年人才。基层林业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这严重制约了林业的高质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的构建。
此外,在技术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林业技术人才,例如林业碳汇项目,项目的方法学复杂因而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进一步阻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推进。总之,林业人才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林业人才短缺,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四)气候变化和碳市场给林业发展带来挑战
气候变化将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森林分布、结构、功能和健康稳定性等方面。气候变化将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和树种的分布格局,造成有些森林或树木分布区的改变,缩小或甚至消失。如果森林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不仅难以发挥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反而会加剧气候变暖,并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将加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矛盾。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对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导致种植业生产能力下降。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意味着有更多的森林或林地面临被毁或征占用于生产粮食和发展畜牧业,结果势必加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矛盾,从而加大林业部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难度,并制约造林增汇的潜力。
1.1.2 2024-2028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预测
2022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04万亿元;2023年1-9月,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77万亿元。
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1.14万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72%,2028年将达到15.00万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