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基因产业预测分析
1.1.1 2024-2028年中国基因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应用领域广泛
基因行业是指研究和应用基因的科技领域,它涵盖了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表达等技术和应用,可以应用于医疗、农业、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基因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首先,基因行业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个体基因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个体化诊疗和用药指导,提高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出现,可以对人类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此外,基因检测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次,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应用于作物的育种和改良。通过编辑作物基因组,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基因编辑还可以应用于饲料和畜禽养殖的改良,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同时,基因行业在能源和环境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可以提高生物柴油和生物Z醇等生物质能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修复,通过改造微生物的基因使其能够降解有害物质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新的手段。
(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基因测序技术是基因健康产业的基石,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传统的Sanger测序已经被高通量测序技术所取代,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和时间。未来,基因测序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实现更低成本、更高精度的测序,使得基因检测进一步普及。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可以精准地编辑人类基因组。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治疗手段,如基因治疗、基因药物和基因修复等,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基因检测技术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未来的基因检测技术将更加先进,准确率也将更高。目前,DNA编码已被攻破,后基因组时代即将到来,新一代测序技术如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技术将会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检测。预计未来数字化治疗技术也将取代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基因治疗技术的开发,数字化治疗技术可以有效的调节特定的基因表达,从而优化疾病治疗,取代慢性系统性疾病、致病基因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从而实现以快速、准确、安全效果的治病,助于精准医学的发展。
(三)个性化治疗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基因研究的发展,传统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基因产业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对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医疗的需求。患者可以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高的治疗效果,因此个性化治疗方案中的基因治疗也受到了患者们的欢迎,将对基因行业的市场营销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基因治疗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对于传统的抗病药物和药物治疗,基因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从精确的基因调控的角度上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这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获益。此外,个性化医疗也将成为基因检测行业新的增长点,如遗传咨询、精准医学等。
(四)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和多组学融合趋势
近年来基因领域的基础研究快速发展,从序列及结构解读、基因治疗到基因合成等,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开辟第二曲线。
例如,完整的T2T基因组填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留下的8%空缺;时空组学技术实现500nm的亚细胞分辨率尺度;单分子单细胞测序技术被开发;外周血cfDNA甲基化肿瘤早筛展现出特异性98.9%、敏感性69.1%的进步;人全基因组测序降低至100美元;地中海贫血、B型血友病、视网膜病变、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多个疾病基因治疗产品通过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CRISPR快速诊断获批;SLEEK基因编辑实现特定位置接近100%的功能性基因敲入等。
同时,蛋白质组的发展有望加速多组学融合,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和微生物组带来对宿主环境和寄生生物,动植物与环境的更多探究的维度,深海深空和土壤改良的开发需求带来生物技术与跨学科的融合的发展。
(五)AI助力基因治疗
随着生物大数据的不断积累,算法的不断迭代更新,量子计算机等算力实现突破性发展,AI在医药领域的研发应用日益成熟。目前已经有AI设计的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在基因治疗等方面,AI也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以基因治疗的关键载体--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为例,已经出现公司和药企利用AI的方式加速AAV载体的优化,以期实现病毒产量、组织靶向性、免疫原性等等方面的性能提升。美国知名公司Dyno已经就此技术达成54亿美元的合作订单,国内亦有公司布局此项技术,预计近期将会取得亮眼的成绩。除此之外,在小核酸药物的筛选设计、动物模型的构建、蛋白药物的设计研发等等涉及到大数据使用的场景下,AI都可以显著加速基因治疗各个环节的研发,为基因治疗赋能。
二、不利因素
(一)没有严格意义的下游服务
从终端市场来看,基因产业的核心受众是科研市场,其次是临床诊断,新药研发,然后发展到工业和农业市场。科研终端的经费主要来源是政府的科研经费,总量基本保持平稳,整体上新兴技术带来一定的投入;临床诊断支付对象是患者,目前除了NIPT、伴随诊断等产品之外还未形成临床常规化,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成熟和市场培育;新药研发的受众主要是海外药企,近年受宏观环境的部分影响,国内药企在基因靶点、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发力度还在早中期;工业和农业市场的合成生物、分子育种等领域应用在近年得到政策激励,目前仍属于科技服务阶段,产品成熟至少需3~5年。
(二)基础研究不够透彻,安全性、有效性有待验证
目前大多数基因治疗的策略都是使用改造过的病毒作为递送载体,例如Luxturna是由腺相关病毒(AAV)搭载的针对视网膜类疾病的基因疗法,Zolgensma为搭载SMN1基因的基于AAV9型载体的基因疗法,但病毒基于自身的特性而不可避免地带来2个安全性问题:一是随机整合或激活原癌基因导致异常的细胞增殖;二是自身的免疫原性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同时,AAV载体的基因组无法整合进人基因组,因此递送的治疗性基因可能会随着细胞的分裂、死亡或其他原因被稀释,致使疗效无法持久。
此外,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其脱靶效应带来的非特异性切割、编辑风险也是目前科研中的一大难题,对于此,基于深度测序技术对脱靶效应进行预测是方向之一。
(三)行业技术薄弱
基因治疗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即为质粒和病毒载体等递送工具,其质量将大大影响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而该部分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全球仅有Oxford、BioMedica等几家企业具有病毒载体制备的核心技术和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工艺,而当前国内病毒载体市场较小,大多需求集中在IIT和IND,临床样品和商业化生产较少,同时具有病毒载体选择、构建、修饰经验的人才和相关的优质企业均较为缺乏。目前国内大部分生物公司都需要向国外订购病毒载体,耗资大、订购周期长、卡脖子,是我国基因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四)基因检测面临困难多
首先,生物样品采集是基因检测的前提,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采集生物样品可能比较困难,例如要获得尿液样品就需要涉及侵入性较高的采样方法,但是普通病人可能会拒绝进行此类采样。
其次,基因检测的关键部分在于基因的筛查,而筛查的准确程度取决于筛查技术的发达程度,因此无法获得高精度的检测数据,尤其是对某些特异性突变位点的检测时,可能会存在漏筛的可能。
最后,为了获得真实、全面的检测结果,基因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其他多种数据,包括临床病史、检测报告及检测所表达的检测目的等,以增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因为信息来源繁杂,这些信息缺乏整合以及标准化,导致基因检测结果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
1.1.2 2024-2028年中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022年,我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7亿元;2023年,我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达到305亿元。
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82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33%,2028年将达到973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1.1.3 2024-2028年中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预测
2022年,我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约达到14.96亿元;2023年,我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约到32.75亿元。
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85.2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9.32%,2028年将达到700.0亿元。
图表: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