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中投顾问观点| 2024-2028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预测
2024/5/15 中国投资咨询网


前言

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制造方式。与传统的减材制造相比,3D打印在成本控制、个性化生产、生产可预测性和材料利用率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优势。技术的不断革新,尤其是PBF工艺的成熟,使得3D打印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2024-2028年中国3D打印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AI技术的深度融合
AI技术的浪潮正推动3D打印技术迈向新的高度。AI在3D打印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模型设计到打印、后处理以及质量检测,AI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效率和精度。特别是在建模环节,AI的衍生式设计能力为零部件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预示着未来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技术的持续革新
3D打印在成本控制、个性化生产等方面有优势,能降低多行业成本,如航空航天降低费用成本50%、义齿金属内冠降低人工成本70%、压缩磨具降低时间成本50%。3D打印技术已发展近40年,PBF工艺因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精度成为工业主流,其中SLM/SLS工艺因稳定性和成熟度较高而具有突出价值。
3、应用领域的多元化
3D打印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而是扩展到了医疗、食品等新兴领域。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医疗器械;在食品行业,3D打印技术则为消费者带来了形态各异的美食享受。
4、数字化转型的推动
3D打印打通数字接口,国家加速5G、工业互联网建设将推动其服务市场发展。服务商需转型数字化,确保低成本、高效率竞争。3D打印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度自动化。个体消费升级、定制化需求为3D打印带来巨大市场潜力,实现C2M模式。3D打印是数字制造,将迫使传统制造业改进流程、采用新技术,品牌商也将改变策略,以数字化、定制化技术制造新产品,3D打印成为首选。

(二)不利因素

1、认知不足与技术门槛
尽管3D打印技术的应用案例不断增多,但公众对其的认知仍然有限。主流媒体对其关注度不足,应用范围也局限在特定领域和高端市场,未普及至普通民众。此外,该技术门槛高,涉及复杂软硬件知识,且制作过程中产生废料和污染物,影响环境和可持续性,导致普及和推广受阻,引发对其环保性的质疑。
2、原材料与设备的限制
3D打印产业化发展面临多重限制。其熔融堆积过程对原材料和设备有特殊要求,导致整体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低价格敏感度领域如航空航天和医疗。此外,3D打印原材料种类有限,研发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产业化进程。在产业化发展初期,新型材料应用周期长,限制了3D打印技术在细分领域的应用。
3、人才短缺与知识产权问题
3D打印行业人才匮乏,因技术路线未成熟,需大量研发人员投入研发和试错。核心骨干团队在零部件设计和加工中扮演关键角色,能针对需求设计响应结构,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成为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保障产品版权、防止盗用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行业合理应用和发展的关键。

二、2024-2028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3D打印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3D打印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2年,我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20亿元,2023年约为418亿元。
展望未来,中投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我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79%,2028年将达到1,180亿元。
我国3D打印产业拥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市场前景。

  图表:中投顾问对2024-2028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3D打印技术作为制造业的未来方向,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引领着产业的变革。同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和行业规范,才能确保3D打印产业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免费报告
相关内容